完美解釋 Web3 以及 NFT 的現況 Signal 執行長 Moxie 對 Web3 提出質疑

最近關於 Web3 的討論非常多,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霧裡看花,很多討論都是聚焦在 Web3 「未來」可能可以做到什麼,而不是「現在」的狀況,Web3 號稱去中心化並且把使用權還給所有使用者,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子嗎?加密即時通訊服務 Signal 的執行長 Moxie 在他上週 1/7 發布的文章裡給出了一個答案,我覺得這是現階段針對 Web3 寫得最清楚的一份資料,裡面非常深入淺出地探討了 Web3 以及 NFT 的現況,他甚至還做了一個實驗,上架了一個 NFT,在 OpenSea 上面看起來是一個數位藝術品,實際上購買以後在你的錢包裡面卻成了一坨屎 💩 哈哈哈!隨後就被 OpenSea 以不明原因下架,完美了諷刺了「去中心化」以及「不可篡改」這些應該要在 Web3 實現的特性,這也說明了 Web3 現在仍是高度中心化,少數的大平台仍然掌握了這個市場。強烈建議大家去閱讀原文,可以對 Web3 以及 NFT 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想看中文重點整理的話,也可以繼續閱讀。
題外話,Signal 這個即時通訊服務有兩個特點,第一個它是點對點加密,所以訊息的傳遞相對安全,第二它是非營利組織,所以賺錢不是它的目的,裡頭沒有廣告、不會追蹤你的行為而且完全免費!營運的方式就是靠著補助還有捐款。吹哨者 Edward Snowden 每天都使用 Signal 的服務,就連 Block (前身為 Square) 的執行長 Jack Dorsey 也是他們的擁護者,他對於 Signal 是從開源軟體打造並且經過同儕審查這點相當佩服,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他們的官網。
重點整理
因為大家不想管理自己的伺服器!而且永遠不會想!
因為大家不想管理自己的伺服器!而且永遠不會想!
因為大家不想管理自己的伺服器!而且永遠不會想!
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看看 AWS 以及 Azure 等雲端運算供應商如此受歡迎就知道大家有多不想自己碰這塊了。
另一個原因:分散式的協議遠比中心化平台的發展要慢得非常多!看看 Email,經過了超過三十年,Email 的協議依然是尚未加密過的,相反地 WhatsApp 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從未加密變成全部點對點加密。如果一個東西是真真正正的去中心化,那將會變得很難改動,進展也會很慢,時間就會像是定格了一樣。
區塊鏈的設計理念是讓一群伺服器彼此溝通、取得共識後將資料儲存下來,所以手機的客戶端並不能直接參與。問題來了,那這些跑在手機或是網頁端的 dApps 要怎麼讀寫區塊鏈的資料呢?我們需要.....一個「中心化」的服務提供 API!這是不是很耳熟?沒錯,因為大家不想自己管理伺服器來存取區塊鏈,於是就催生了這些中心化的服務。
幾乎市面上所有的 dApps 包含 Metamask 都是使用 Infura 或是 Alchemy 的 API 來存取區塊鏈的資料。流程就像是這樣:dApps ↔ Infura or Alchemy ↔ 區塊鏈,聰明的你一定看出來了,這跟傳統的應用程式不是一樣嗎?這兩間公司就跟現在的科技巨頭一樣,擁有幾乎所有人存取區塊鏈的資料,說好的隱私呢?
幾天過後 OpenSea 直接把他的 NFT 下架,說違反使用者條款,但是翻閱使用者條款並沒有說 NFT 不能改變圖片,況且他在拍賣的時候就有把這點明確說出來。有趣的是,當 NFT 被下架以後,他錢包裡面的 NFT 也真的不見了,哇這是 Web3 耶,怎麼會發生這種事?

後續發展
這篇文章在週五發表,過了幾天的星期一 1/10 Moxie 就宣佈辭掉了 Signal 執行長的位置,這時間點實在是太巧了,而且他也沒有明說卸下職務後下一步要做什麼,會不是會是做跟 Web3 相關的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另外,以太坊的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也在 Reddit 上回覆了這篇文章,他大致上同意 Moxie 的論點,認為這是針對現況中肯的批評,但他也提到現在有很多開發者跟研究員想要利用密碼學來讓整個生態系變得更好,實現分散式的理念。現階段之所以會比較偏向中心化是因為這的確是比較簡單快速的方法,所以領先分散式的方法好幾年,而分散式的開發比較緩慢的原因則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技術資源跟資金,途中也遇到了蠻多技術挑戰,但目前比較大的挑戰已經被一一解除,所以 Vitalik 對於未來的發展還是保持相對樂觀的。
感謝看到這裡的你,希望我解釋地還算好懂,如果對於幣圈或是 Web3 有任何問題想要討論的話,可以上我們臉書以及 IG 的粉專私訊我們,當然也可以加入我們的 Slack 空間,上面也有 Crypto 版可以跟大家一起討論幣圈的大小事,也別忘了訂閱我們的部落格 jktech.fyi 才能在第一時間收到新文章的通知,那我們下篇文章以及 Podcast 見!